我收藏的钢琴小知识
我收藏的钢琴小知识《哈农》指法是一本钢琴训练的基础教材,它着重于提高每个手指的独立能力和灵活性,在钢琴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有助于固定手型。培养正确的演奏姿式,并逐渐养成习惯。哈农指法属于模进型的练习,每个动作反复多次,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手部的动作上,有意识去控制、强化,使之成为习惯。
除了一台钢琴、相关的乐谱、合适的钢琴教师外,学习钢琴不再需要任何特别的条件。只有一种例外,双耳失聪者不能学琴。此外,任何人都可以学弹钢琴。任何人--也包括身体有某些缺陷的人。例如,双目失明者就可以学钢琴。大家知道,双目失明的人,会比视觉健全的人更专注于听觉,因而使耳朵变得格外灵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再没有比一双敏锐的耳朵更有利于学钢琴的了。这样的人不仅可以学,而且往往学得不错。甚至,手指有残的人也可以学,有人也许对此怀有疑问。但下面的事例可以提供间接的证明。
(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弹好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
大多数初学者,每天至少要练习一个小时,方可进入循序渐进的进程。在不影响身体健康、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当然是练得越多越好(而练琴是累不坏人的)。道理摆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天练两个小时的学生的进步,自然要比只练一个小时的快得多。这里讲的一个小时,必须是真实、有效的一个小时星空体育app下载。如果一小时中间还包括换衣服、找谱子、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思想走神等等在内的话,那就不能保证正常的
(1)世上绝对不喜欢音乐、或者说绝对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有程度的差别,但不会是爱与憎的差别。音乐细胞会有多寡的不同,但不会是有无的不同。只要对音乐有所爱,也就有了学习钢琴的基本的条件。
(2)钢琴音乐本身是如此丰富,以致于它可以是适应各种各样学习者的需要。例如,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掌握不了高级技术,那么,就有许许多多技术简易、但同样很优美乐曲供他学习。有的人喜欢抒情的,有的人喜欢深沉的,有的人喜欢古典的,有的人喜欢现代的,等等,各种爱好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大量乐曲。仅就技术而言,钢琴技术训练的教材体系也是所有乐器教材中最为完善的,完全可以适应从根本不会弹到超级钢琴大师,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所有程度学习者的需要。而你一旦踏上钢琴技术中某一适合的台阶,由此逐级而上,究竟可登上何种高度,学生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谁敢断言呢?我们可以预言的是,只要努力,就肯定会逐步提高。
这是贯穿钢琴教学始终的重要问题。身体的的协调牵涉到钢琴弹奏的基本坐姿和体位等方面,是从第一课开始就要明确的一些问题,随着程序的深化,又要不断发展和更好地运用。
保证身体协调的根本是正确合理的坐姿。从开始学琴起,就要让学生明确,坐的前后和高低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调节。坐得太近了使手缺少了活动余地,影响了手臂的舒展;坐得太远了,影响对键盘的控制,不利于力量的集中;从太高或太低了同样影响力量的合理自如运用。应以下臂与键盘基本持平为准。
我最近看到了几篇关于成年人到底是自学还是请老师指导的帖子。一些习琴者认为‘过几年,或者等我到了比较高一点水平和级别时,再请老师’,许多为自己琴童选老师的家长可能也有着相似的疑惑等水准高一点,在换一位更好的老师。我想我一定要写一篇帖子以便众多习琴者对自学或请老师指导有所认知。这篇短文是基于假定你的老师或是未来的老师是负责任的,你是有思考学习能力的。如果你自学是由于没有经济能力负担学费,或是为了没有每周回课的压力,或是自己已经是独立工作的钢琴家,就另作别论了。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有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成年习琴者身上,特别对于自学的,程度还不是很深的习琴者,有时更容易误入歧途。也许正是因为成年人更为自信的关系,有时在自己认为很正确,不需要老师的时候,恰恰可能正处于误入歧途的边缘或者已经进入了误区。
身体要处在较积极的、利于运动的状态,所以首先要稍挺直一些,不要弯腰驼背,不要耸肩缩脖,保持上身的自然协调。随着级别的上升,程度的提高,对力度、速度、音乐情绪和色彩的变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所以身体的参与和调节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好的演奏,身体都是非常协调地随时调节着的,而不是僵硬而紧张的。
反之,随着音量减小从前倾的位置逐渐回到身体的坐直位置。需说明一点是一般不用后倾身体的位置。但在高级程度时,在一些很宁静的弱奏段落,随演奏的需要亦可有适当的后倾,但在基础学习阶段则不提倡重心向后,因为学生首先要做到把力量下去。上述的前后调节,完全应是灵活、协调,并随时变化的,而且用力应是有弹性的,有向前的力量,必有相应的反作用力,所以再强的用力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前倾,有向前的动作必有回来的动作,这点一定要记住。
儿童学习弹奏钢琴,常须十指各自独立灵敏活动,左右手都能得到均衡及高度独立的训练,使大脑左右半球的机能获得同等的发展并增进亘相协调的关系。
此外,学习钢琴要接触和阅读大量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作品的熏陶,不仅可以使孩子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而且对孩子的优良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及个性特征产生重大的影响。无数事例证实,从幼年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入学后,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应该说成,这很大程度由于孩子早期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一开始学琴时,要求学生坐正,像一棵向上的树;而当进一步要求后,就逐渐要求学生的身体像一棵在风中摇摆的树,能随风而前后左右。如果说坐琴凳以上的部位,为露出地面的树干,那么,树根--双腿和脚还要作出必要的支撑,在必要的时甚至用从脚尖--腿--躯体--手臂--指尖进入键盘的全身协调力量,来产生最宏亮、丰满的声音。所以臀部要稳定而固定地坐在琴凳中部,为了便于灵活用力,不要坐满,坐一半即可。而且为了照顾到高低音,要坐在钢琴中部,不要随意挪动,而两条腿放在踏板两旁,在强奏时左腿可后撤作为全身力量支点。这是坐姿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是师资比例严重失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陈佐湟认为,学生队伍高速增长使本来有限的师资更显匮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之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令人担忧。李未明说,尽快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是发展普及钢琴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有战略家的发展眼光和长远的发展规划,无论家长、社会和个人都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不能急于求成
至于身体的左右调节,主要依据音的高低。以音阶为例,弱低音区时,身体重心放到左腿方面去;弹中音区时,身体重心两面摆平;弹到高音时,身体重心侧往右腿方面,我们如果双手弹四个八度同向音阶时,身体就有一个自左至右,又自右至左的重心转移过程。再说上身的前后位置。上身的前后可以根据音量的大小、力量的强弱来确定。一般规律是,较弱的力度时,身体可处在较正的位置,力度越强,身体可越向前倾一些。整个身体臆后活动的范围以坐直为基准,随音量加大而逐渐前倾。
使五指平衡发展,并增强掌指关节的独立、灵活能力。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多地使用一、二、三指,因此,大部分学生四、五指的独立性都较差,换句话说,五个手指的能力是不平衡的。在这种情况下演奏,就象行驶在一条高低不平的路上,谈不上速度。哈农练指法特别强调了四、五指的练习,并要求每一手指做独立的运动,这样不但缩小了手指能力上的差别,同时提高了掌指关节的独立及灵活能力,为演奏速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演奏气质。《哈农》指法中的练习要求动作平稳,力度平衡,速度平均,音的长短、力度、间隙一致。我体会长期使用这一教材,容易培养学生节奏的稳定性,形成严谨、规范、从容、平稳的演奏气质,特别是在逐渐加速的过程中能比较松弛和自如。
一方面是急于求成,功利心太重。李未明说,现在学琴有几种心态:有提高素养,有望子成龙,有曲线升学,有附庸风雅。不同心态给学琴带来直接影响。琴童家长应端正心态,尊重艺术规律。周广仁说,音乐教育应是细水长流,浸润式的,不是短期突击,应付考级,拿大奖。让孩子业余学钢琴,应该创造一种欢愉的氛围,让孩子最终能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而不应强制式地让孩子接受音乐,痛苦地为学琴而学琴。陈佐湟说,千万不要把幼年就开始学琴的孩子往专业演奏家的路上逼,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专业演奏家的。如果让他们把学习古典音乐作为提高素养的一个方面,让他们能以自由放松的心态去欣赏这一人类共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孩子会终生受益无穷。
有了随键盘高低而变化的身体左右动;又有了随力度大小而变化的身体前后动,这些动作在乐曲中是千变万化的,由此,我们的灵活身体调节就能使身体形成像一棵风中摇摆的树,安静的乐曲,身体的动作也会安静,而变化幅度大的乐曲,身体也会有相应幅度较大的动作,这是合理的,也是一致的。
在考级和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弹琴身体后倾,使不上劲,造成声音力薄;有的学生弹琴时身体较板,不善调节,弹出来的音乐平淡而缺乏变化,常是显得无动于衷,这跟内心音乐感和由引产生的必要身体调节都有关系;也有的学生弹琴时,人在琴凳上挪来挪去,不会坐稳在中间,身体再左右摇动;在程度和级别高一些的学生中,由于身体不会协调用力,而弹不出较强和丰厚的声音,乐曲做不出,缺乏应有的强弱变化......这些毛病,无不和身体的是否协调有关。
《哈农》练指法不是短期可见效的教材,但它是一种有效的能力积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地发挥作用。
概括说,是指善于感受到、捕捉住、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具体些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能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
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人民的精神生活揭开了全新的一页。短短2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大国,以千百万少年儿童为主体的业余钢琴学习群体迅速崛起。对这一现象,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广仁,钢琴家、中国音协鲍蕙荞,中国音协副秘书长顾春雨、厦门大学音乐系教授李未明及指挥家陈佐湟等都给予了一致肯定。专家们指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由于香港现在普遍的家庭都开始着重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教育,其中尤其着重对年幼一代的文化教育和早期艺术教育,所以很多家庭正在设法添置钢琴,努力为年幼一代尽早接受音乐教育,以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其身心得以均衡发展。
儿童学习弹奏钢琴,无论对乐器本身、音乐构成诸要素、乐谱、世界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都将在学习过程中遂渐有所深入了解,从而使儿童的知识领域大大拓展。
日前在厦门参加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的有关专家和权威学者对持续升温、牵动无数中国家庭的钢琴热发表见解。他们认为:普及钢琴教育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1982年某日我国著名钢琴教授周广仁在抬钢琴时伤断三个手指。经治疗,三个手指仍旧严重伤残。然而,周教授凭她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巧,一年后,又出人意外地出现在独奏舞台上。在奥地利,有位钢琴家叫维特根斯泰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右臂了,只剩左臂,受他的委托,著名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为他写了一首《左手钢琴协奏曲》供他演奏。有人会说这是杰出人物的特殊事例,但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当我们认清了一种限制的同时,还可以在限制之内获得很大的自由--是普遍适用的。所以,即使双手有某种残疾,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了学钢琴的自由。一个手有伤残而又立志学钢琴的人,一定会有热心的老师为他设计特殊的的指法,选编适当的教材,帮助他进入钢琴艺术的园地。至于我们绝大多数有正常听觉和双手的人,无论手大些、小些、胖些、瘦些、宽些、窄些,无论手指长些、短些、粗些、细些,无论年龄是否偏大,也无论音乐细胞偏多偏少,无例外,都可以学习弹奏钢琴。将钢琴学习者的条件开列得这么宽泛,是不是有点让人半信半疑?不必怀疑。
音乐艺术与儿童的天性最为吻合,也是年幼一代最广泛热爱和乐于接受的艺术。研究发现,五岁儿童可以做到十分专注地聆听适合于他们接受的乐器,并能大致分辨不同乐器的性质?悲哀的、欢乐的、雄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