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内外兼修让幸福教育照进现实
绵阳:内外兼修让幸福教育照进现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也是提高人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关键,更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绵阳始终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75年来,绵阳教育走过了一条从“有”到“优”的辉煌道路,优质均衡的教育也成为绵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传统”的书面知识教学到积极探索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绵阳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记者走进绵阳各乡镇学校,倾听老教师的讲述,了解学校“外在”的硬件设施和“内在”的师资力量的发展与壮大,从岁月的痕迹中发掘绵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9月25日,绵阳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的人工智能室里,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开展机器人编程兴趣活动,智能机器人按照孩子们指定的行动路线移动,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在这所学校,人工智能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由此启蒙。
该学校前身是1890年修建于永兴镇的涪西书院(原水电校内),1906年改办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永兴小学,后几经改名,成为了现在的绵阳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31年前,语文教师羊春来到该校任教,至今仍记得那个时候艰苦的办学条件。“那时就是典型的乡村学校,教室很拥挤,一个班要坐70多个学生;书桌坑坑洼洼,学生写字非常不便;操场是泥地,一到刮风天气,学生上完体育课个个都灰头土脸……”
2010年,学校迁至现在的校区,教室变得宽敞明亮,课桌椅变得崭新。2021年,高新区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学校硬件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百年老校焕然一新。
每一间教室里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空调;操场铺上了人造草皮、塑胶跑道;新建人工智能、声乐、手工、绘画等各种功能室,智能机器人、智慧钢琴、全息投影仪等教学器材一应俱全;楼梯口、过道内,增设了各种“可探索”的设施,被称为“第三学习空间”,充满了童趣。
升级后的硬件设施,为学校开设课程和各类兴趣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们在人工智能室学着操作机器人,用音乐活动室里的智慧钢琴动情弹奏,在美术活动室进行以熊猫为主题的轻泥创作……二年级学生孙海杨把轻泥捏成了一只拿着荷叶的熊猫,充分发挥着她的想象力,“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动脑,这是我想象的熊猫玩耍的场景,拿起荷叶挡雨。”
充足的教学空间、完善的硬件设施、良好的教学环境,都是优质办学的基础。“十四五”以来,绵阳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新建(改扩建)项目96个,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56.9万平方米。就如绵阳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的蜕变,让亲历者羊春十分感慨。“这些设施,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羊春说,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课堂能融合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们有了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不仅着眼于“横向”的区域均衡,也着力于“纵向”的人才分层次培育。近年来,绵阳以“双优”工程和“双优”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涪城区杨家镇小学就是这样一所通过“名校+乡校”办学模式的乡村特色小学。
近日,记者来到涪城区杨家镇小学的绿茵场上,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正在进行,体育老师何丹在场外一边指导双方选手跑位,一边细心记录分析训练中的问题。“学校单独设立了足球课程,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课,由三位体育老师执教星空体育官方网站。”何丹告诉记者,“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就不错,训练跟上了,足球水平也就越来越高,2018年,学校还被教育部认定为足球传统学校。”
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语文老师刘永凤正带领学生们给种植园区的甘蔗剥叶子——这也是一堂生动的劳动课。据了解,为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学校专门开设“劳动课程”,开辟了一种植园区,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让学生们参与浇水、除草、除虫和施肥,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并从中学习知识。
在杨家镇小学任职30年的刘永凤回忆,“我刚任职时,学校只有三层小楼,和现在一样有12个班级,不仅基础设施不好,师资力量也是非常匮乏,那时我一人‘包班’,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十项全能’。”
不论是文化课还是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雄厚的师资力量。2010年,杨家镇小学学校整体重建后,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种功能室配备齐全。那之后,学校从全国公开招聘本科起点的大学生研究生近30人,完成学校教师的基本换代。
有了“量”的保证,重点就在于“质”的提升。在乡村教育振兴行动中,学校与绵阳市实验小学实施“名校+乡校”集团化发展。2023年,拥有25年教学经验的原实验小学副校长王礼勇,跟随着“双优”工程的步伐来到杨家镇小学担任校长,同时教授数学课程。
在王礼勇的带领下,杨家镇小学贯彻“阳光教育”理念,集团定期派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到校支教,新入职教师也会到集团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着的提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迭代式发展。
“乡村学校就如同一盏灯,用微弱的光照亮着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而教师,就是执灯人。”王礼勇告诉记者,今年9月8日,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小学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他说,“这项荣誉,既是对我校教职工团队不懈努力最好的肯定,也是绵阳市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乡村最好的证明。”(记者王傥朱博文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