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星空体育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好戏连台!台州新春文化活动很兴“龙”

2024-02-15 14:21:33

  好戏连台!台州新春文化活动很兴“龙”一岁一年,万物兴荣。由台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等部门组织的“和合庆新春 文化进万家”2024台州市新春系列文化活动热闹登场!

  与我们相隔万年的祖先,如今被亲切地唤为“上山人”。他们也吃米饭、喝酒,掌握多种技能,会种水稻,还会玩陶艺。

  一万年前,随着我们的祖先从洞穴走到旷野,最早的村落开始出现。他们在旷野之上建造房子,栽培水稻,在这片土地上追寻着走向文明之路。

  在台州市博物馆,仙居万年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汇报展暨“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台州站)已经开展,带我们走进定居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中华第一村”。展览以图片记录形式,展示了下汤遗址从1984年到2024年这40年期间,遗址的发现、保护、开发等成果。同步展出的,还有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177件,揭开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的“神秘面纱”。展览将持续到4月14日,喜欢历史考古的朋友千万别错过。

  走进“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的展厅,一场中华文明史诗般的旅程就此开启。叙事性的展览设计通过176件上山文化早、中星空体育、晚三期的文物,描绘出一幅“上山人”耕耘土地、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图景。

  “上山人”从洞穴走向旷野,他们踏出的第一个脚印,在浙江金华市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被发现。此处遗址也是上山文化的命名地。这一命名意味着中国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再度向前推进。

  2006年,考古学界将这一类遗存命名为上山文化,从此开启了对上山文化的全方位研究。目前,浙江省已发现22处上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金衢盆地内的主要干流衢江、武义江、东阳江两岸及金衢盆地南部的灵江流域。其中,灵江流域一带发现的两处上山文化遗址都在台州,分别是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的下汤遗址和临海市小芝镇南丰村的峙山头遗址。

  此次特展中,有37件珍贵文物是从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包括炭化稻米、彩陶、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

  “稻作起源研究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内容,上山遗址发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说,通过考古研究发现,在仙居下汤遗址、金华义乌桥头遗址和永康湖西遗址均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炭化稻米,而且炭化稻米呈现了不同于野生稻的驯化稻特征,表明先民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栽培水稻。

  蒋乐平说,据统计,水稻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上山人”把水稻作为人类粮食的潜力发掘了出来,可谓是一万年前的“水稻之父”。

  从展览中可以发现,一万年前,“上山人”种出了一粒粒稻米,升起一缕缕炊烟。上山文化的发现将一万年前的神秘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这窗外闪耀着的是中华万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启明星”。

  “中华文明起源,可以从‘上山文化’讲起。在2020年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得出结论,上山文化遗址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蒋乐平介绍,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国家起源是世界考古学的三大课题。从考古发现的驯化稻可以看出,先民们在一万年前已经开始探索水稻选种,他们从野生稻中选出成熟饱满的优质种子,并精心栽培种植。而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没有冰箱,很多食物难以储存,于是先民们发现了水稻具备储备粮的优势,晒干后可以存放到冬天再吃,即使面临青黄不接的特殊时期,也有口粮保障。由此,先民们迎来了自给自足的稳定生活,这是对人群繁衍和社会发展的保障。

  “目前在上山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建造房屋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房屋拔地而起,意味着初具规模的定居聚落出现。村落出现后,需要有人管理,便有了社会制度,也就带来了人类社会发展,自然而然产生了国家。而国家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等同于文明起源。”在蒋乐平看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题词和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远古中华第一村”的题词,是对上山文化价值内涵的高度概括。

  展览现场的文物,便是一万年前先民们真实生活的缩影。这些珍贵文物中,除了带有远古气息的石器,还有不少精致而独特的彩陶十分夺目,各具实用性,也有一些洋溢着艺术美感。

  “在目前发现的上山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有红彩和乳白彩,器形精致规整,纹饰丰富。”蒋乐平说,彩陶上还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撼的具象符号,体现了先民的意识、信仰等精神文化内涵。

  走进仙居万年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汇报展,150张图片讲述了四十年间考古人、文博工作者与下汤遗址的“双向奔赴”。当下汤自万年前走来,他们历经四十年用双手“挽回时光”,让文物重焕光彩。

  “仙居下汤遗址作为上山文化遗址群中分布最南的遗址,是浙江省年代跨度最长且保存最好的史前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台州史前文明的空白。”下汤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仲召兵说,他从2015年开始负责仙居下汤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期间与历史遗迹朝夕相处,在各大探方、探沟中收获乐趣,也不断深入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一点点寻找下汤先民营建家园的历史印证。

  下汤遗址最早发现于1984年,初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9年,下汤遗址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仲召兵等考古人在考古发掘现场挖呀挖呀挖,台州的史前文化面貌逐渐清晰起来,历史的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据介绍,下汤遗址呈不规则椭圆形,面积2万多平方米。考古地层呈现出的年代变化自下而上分别属于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阶段。下汤遗址的发现为世界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实证样本、为农业社会早期独特的文化面貌保留了重要信息,为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序列树立了标杆。

  从图片展获悉,2021年10月,“仙居下汤考古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12月下汤遗址入选2022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下汤遗址临时保护棚建成。2023年3月,《下汤遗址保护规划》经浙江省文物局审批、仙居县人民政府同意公布实施。2024年,将启动下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考古的目的是重建消失的历史,我们在上山遗址群发现了最早的水稻栽培、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最早的彩陶,在金华义乌桥头遗址的一处墓葬里,首次出土了上山文化晚期保存较为完好的人骨遗存,呈现出迄今可见最早的上山人样貌。考古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通过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不断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的庐山真面目,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蒋乐平说,关于上山文化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一万年前先民的生活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去探索,比如房屋结构、村落布局是怎样的,有没有特定的墓葬区,有怎样的丧葬制度等谜团,希望有更多的考古发现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民们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形态。”

  2月6日晚,一场“台州印象”2024新春音乐会,让观众沉醉于民族弓弦艺术的流光溢彩,更惊喜于民族室内乐套曲《台州印象》对民乐和台州曲艺创新融合,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台州印象》是一组名家名团强强联手的作品。由台州籍青年二胡演奏家、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副教授何娜,携“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联袂演绎。

  自去年11月以来,何娜与“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开启全国巡回演出,《台州印象》的美妙旋律已在大江南北流动,甚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新春音乐会演出前夕,何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这部为台州量身定制的民族室内乐套曲,从理念形成到创排成型的经过。

  台州,一座“爱乐之城”,民族器乐事业蓬勃发展,当地民乐演艺市场沉淀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何娜也同家乡的民乐舞台保持良好的互动。

  “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由何娜一手创建,团队成员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及附中的二胡学生。自2016年成立以来,乐团依托胡琴媒介,传播江南传统音乐文化,并在国家级、省级民族器乐权威赛事中获得多项殊荣。“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带领‘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为家乡演绎台州特色作品。”何娜说。

  何娜的想法得到了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支持。2020年,通过前期筹备,计划萌芽成型:依托浙江音乐学院的学术创作优势,以胡琴为主的“民族室内乐”这一新形式,创作套曲《台州印象》,表现曲艺新声。这部为台州量身定制的民族室内乐套曲,成功入围2021年度台州市重点文艺精品创作项目。

  《台州印象》的谱曲工作,由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副教授李珺包揽。2020年,主创团队多次来台州实地采风,拜访黄岩、路桥、临海、天台、仙居等地的曲艺艺人,录制采集他们的演出素材,深入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精神内涵。

  从曲目的选择和编排看,《台州印象》将台州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音乐结合,呈现《雪沐春阳》《蝶舞芳华》《风吟秋歌》《梦贯山河》四大乐章,融入了“莲子行”“临海词调”“路桥莲花”“道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台州民间音乐元素,加上胡琴曲韵悠长的音色,娓娓道来台州的四季芳华。

  新作成型后,何娜组织“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20位乐手精心编排。整套作品带来丰富的聆听体验。作品在二胡、中胡、高胡三种不同音色的胡琴组合基础上,邀请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副教授张宝君、钢琴艺术指导周正义、打击乐苏科源等优秀青年演奏家加入,民族乐器胡琴融合钢琴、大提琴、打击乐等西洋乐器的个性音色,探索多样化的艺术新声。

  2021年,何娜携“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亮相台州市首届民族器乐原创作品音乐会、第十六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活动,首度献演了套曲《台州印象》中的《雪沐春阳》《蝶舞芳华》,反响热烈,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可。

  关于《台州印象》的普及意义,何娜深感任重道远,“希望让更多人领略到家乡璀璨的民间艺术宝藏”。

  2022年10月,何娜与“江南忆”胡琴室内乐团在杭州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专场音乐会。之后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磨,2024年1月,何娜带领团队开启全国巡演之旅。他们走到北京、杭州、宁波、绍兴、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台州印象》的美妙旋律在国家大剧院、杭州大剧院、余杭苕溪大剧院、尹桂芳大剧院、宁波天然舞台剧场、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虹光剧场、关汉卿大剧院等场馆奏响。“民族室内乐套曲《台州印象》整套作品的完整呈现,让更多人聆听到匠心独具的江南音乐作品,通过音乐了解我的家乡台州。”

  当然,《台州印象》的音乐使命不止于此。何娜告诉记者,她将这次艺术舞台实践的经验心得转化到教学工作中,“民族室内乐套曲《台州印象》已编入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专业必修课教材,未来将有更多的浙音学生通过学习演奏作品,将台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龙年新春来临之前,如果你走进朵云书院·黄岩店,将与一场特别的图片展相遇——它们源自中国,整理者、归纳者是一位痴迷它们的著名英国建筑师、设计师。

  1月26日起,“梦回东方纹彩——《中国纹样》图片展”在这里开展。本次展览所有的图片,均出自欧文·琼斯(Owen Jones,1809—1874)所撰写和绘制的《中国纹样》一书。本书收集的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纹样,这些纹样多源于明清时期中国皇家青花瓷、粉彩瓷器、景泰蓝等陶瓷工艺品。

  为了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欣赏纹样“原貌”,欧文将这些原本立体存在于碗、盘、瓶等器物之上的纹样“铺平”,成为了一幅幅精美的平面图案。《中国纹样》问世以来,即引起西方艺术界的轰动,不断收获着欧洲学者、艺术家及收藏家们的惊艳与赞叹。

  通道左侧墙面上,三幅主色调为大红、深蓝、浅蓝的纹样条幅,与白色墙体产生令人愉快的“撞色视觉效果”。走入中庭,由打卡展板、金色拱形架与龙元素、灯笼柱、草垛等喜庆元素组合而成的主题氛围打卡装置,营造出浓郁的龙年新春节前气氛。

  进入朵云书院后,艺廊右侧陈列了多本《中国纹样》以及部分精选纹样。每个纹样都与载有这些纹样的器物照片相配,让读者既能看到欧文所展现的平面纹样,又能与碗、盘、瓶等器物上的原貌进行对比欣赏。

  艺廊左侧的落地窗,贴上了不同的景泰蓝纹样,统色镂空的设计尽显巧思。当阳光洒入走廊,景泰蓝纹样的影子也晕染了座椅、地面,独成一景。

  看过艺廊的图片,穿过朵云书院设计感十足的书籍陈列区,踏上楼梯,在转角处感受来自红黑相间的巨幅挂轴带来的震撼美。走入二楼展厅,读者将带着一楼所有纹样构成的片段之美,走入一个完整的纹样审美空间。

  整个展厅主色调为红白色,端庄典雅的绛红装饰在白墙前,沿着主题墙望去,是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主题挂轴,前后摆放的挂轴构成若隐若现的空间效果。暖色灯光缓缓倾泻于交叠陈挂的红白印染纹彩布料之上,射灯聚焦下的纹样层层叠叠,说不尽的好看。

  靠墙挂着的“作者简介”“出版背景”“历史概要”等资料,为读者梳理出一条让人慨叹的艺术品命运脉络。

  19世纪60年代,东方王朝陷入动荡,大量巧夺天工的中国艺术珍品流失海外。对于中国而言,这是至今仍未愈合的创痛,但也意外造就了西方艺术家、鉴藏家第一次大规模领略清代皇家艺术之美,欧文·琼斯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接触并研究大量精彩绝伦的中国艺术精品之后,他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些作品前所未见,其夺人目者,不仅在工艺的精能,亦在色彩的和谐与装饰的通体之完美。”

  “《中国纹样》初次出版是在1867年,出版之后让欧洲读者对中国纹样之美叹为观止。202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纹样》中文典藏版,这本典藏版就是朵云书院此次策展所选用的图片来源。我们通过‘世纪回响、故里寻韵、纹彩万象’三个板块,让读者了解纹样、认识纹样,同时也可以通过集章、填色这样的活动,直观体验到纹样之美。”朵云书院新媒体部负责人吕珈颖向记者介绍。

  朵云书院设计了五款套色印章,每款两种颜色。在吕珈颖的讲解下,记者体验了一次“盖章创作纹样”的乐趣。依次在纸板上按下两个图章后,一个视觉效果丰富而立体的纹样就诞生了。

  此外,按要求参加打卡朵云书院·黄岩店中国纹样展活动后,读者即可解锁四款空白填色卡,从笔筒中选取中意的彩笔,创作独属于你的多彩纹样。

  中国纹样,历经千百年从未减退华彩的东方之美。这些优美的曲线,以多彩多姿的纹路,诠释着中国艺术家、匠人们令人赞叹的想象力。那一幅幅匠心独具的勾勒,让我们看到热爱美、追求美的中国人,是如何自然而然将艺术与生活相互交融,享受着专属于我们的美好人生。

  赏龙灯,舞龙狮。新春假期,“五洞桥大过龙年”灯会活动在黄岩举行,五洞桥景区内游客川流不息,人潮涌动,欢喜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和独具特色的花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虽然游人如织,但五洞桥景区及其周边秩序井然,游客们上下五洞桥观看花灯都是排队有序上下,文明观光和旅游的理念深入人心。

  黄岩本地人刘欣怡特意避开了人流量较大的节假日初期,选择了2月13日大年初四才带女儿错峰游览。“我们住得近,来回方便,特意选择靠后来玩的,减少扎堆拥堵,让景给外地游客。”刘欣怡说。

  “我们前期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景区周边停车场和道路交叉口都有工作人员实行文明劝导,观光游览高峰期内五洞桥的两端也都安排有专门人员宣传和引导游客有序排队。”黄岩区文广旅体局相关人员介绍。据了解,该区在假期来临之前,发文倡导市民和来黄旅游的游客们文明出游享风景、遵守公共秩序、观演赏景有秩序,以及垃圾带走不落地等行为,同时也倡导市民尽量错峰出行,减少扎堆拥堵,自觉让景、让路、让利于外地游客。

  目前,文明旅游在该区各大景区已蔚然成风。春节期间,黄岩九峰公园里也是游人如织,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都自觉遵守景区规定,爱护景区环境,排队依照次序进行游玩。公园内,“不能乱扔垃圾”和“不能踩踏草坪”等文明标牌随处可见,而游客们也将标语倡导一一落实到了行动上,公园里的道路和设施干净整洁,环境怡人。

  2月11日傍晚,路桥区十里长街谢家里,飘着浓浓的火锅香味,游客们结伴而坐,一边吃着热乎乎的火锅,一边欣赏精彩的变脸表演。

  自2月10日开始,路桥区每天设定一个主题,举办“一条龙福”“欣欣向龙”龙年市集、“大展龙图”十里长街龙元素特展以及“龙颜大悦”和“福星阁见面吧”等系列精彩活动。谢家里举办的“新春谢家宴”正是其中一项。

  老街中心广场上,巨龙造型的花灯美轮美奂,映衬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浓浓年味扑面而来。“坐游船、吃美食、看灯光秀,老街很潮,很好玩!”趁着春节假期,市民郭翠带着小孩来老街感受传统的魅力,并拍照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与朋友共享新年的喜悦。除了龙灯、春灯、水母灯等各色花灯,十里长街共布置“龙”元素展陈30多处。

  沿着青石板路,来到廊桥上,只见一艘花船缓缓驶来。船上游客悠游十里长街,沉浸式感受路桥文化底蕴。

  18点15分,虽然灯光秀表演开始还有十几分钟,但福星阁的对岸,已经站满了翘首以盼的游客。18点30分,光影交错间,静止的楼阁变得灵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光影画面与福星阁相得益彰展现出无限魅力,千年老街在灯光中迸发新的活力。

  2022年,路桥区获评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2023年,十里长街获评第三批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南官智慧商圈、中盛城市广场分别入选第二批省级示范智慧商圈、示范智慧商店。至此,路桥区“一街一圈一区”三大平台均获得省级示范。

  当前,路桥区以十里长街、南官新天地、中盛城市广场等区块为中心,聚力建设特色消费地标,做强品质消费业态,培育新型消费场景,打造历史商埠文化与现代潮流消费有机交融的城市会客厅,构建了高颜值、高品位、高能级的城市大商圈。

  老街变“新”了,也更“火”了。截至2月10日24点,路桥十里长街街区当日人流量破历史纪录,单日人流量高达215956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夜色初上,从临海灵湖景区游客码头登上游览船,5分钟左右,来到湖心琼岛。一上岛,渡口廊道上锦鲤花灯随风摆动,满眼的灯笼烘托出浓浓年味,一阵国风古韵气息扑面而来。

  自2月3日起,灵湖景区在湖心琼岛启动“行浸式”夜游项目,以“明月忆灵湖”为主题,串联绿屿山庄、沧浪别院、琼台揽月三大游览点,利用国风布景、灯光投影等,打造艺术氛围、动静影像、空间光秀、光语植物四大夜游情景,在甲辰新年到来之际,为市民游客开辟了一处赏夜景、品宋韵、寻年味的全新打卡胜地。

  湖心琼岛占地3.06公顷,环岛一周,一路经过“冬日红果林”“湖心明月诗”“火树银花”“灯笼连廊”“满月星辰”等景观装置区,亭台楼阁与霓虹灯光相映成趣,不少游人或凹起造型拍照打卡,或忙着摄影录制分享到社交媒体。

  “我们在小红书上看到这个活动,特意赶过来的。”来自椒江的90后章馨玥是一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换上精挑细选的汉服、化上精致古典的妆容,约上两位好友,共赴这场国风夜游。

  随着夜游经济持续升温,临海各大景区正在积极扩展、创作、更新夜游项目,灵湖景区作为市民游客夜生活的主阵地,也一改传统旅游模式,持续挖掘文旅融合新玩法。“我们将夜游的路线从岸边转移到岛上,并植入汉服快闪、巡游、相声曲艺等表演,开设汉服体验、点茶、焚香等互动环节,通过视觉效果和互动演艺实现引流。”临海市灵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发展部负责人王强介绍。

  被成功吸引的就有来自沈阳的周先生一家。“平时一直在临海工作,明天就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过年了,临走前先来感受一下和东北完全不一样的新年氛围。”

  活动启幕当晚,尽管气温不足10℃,但船票基本售罄,有近140名游客登岛同游。据了解,夜游项目将持续到2月25日,每晚开设六点二十分和七点整两趟游船班次。

  “昨天就在这看的,今天又来了,唱得很好听。”2月11日,温岭九龙湖公园内,“龙腾迎新春,奋进新征程”2024年新春戏曲专场活动吸引了市民林彩芬和家人前来观看。

  演出现场,《夫妻观灯》《何文秀·心连心》《碧玉簪·手心手背都是肉》等一曲曲越剧名段让市民们听得入迷。“表演人员都是来自温岭各个戏曲协会的越剧爱好者,春节来表演就是为了把快乐带给大家。”温岭市戏剧家协会兼秘书长梁彬介绍,为迎合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他们在演出曲目上作了精心的挑选,“既有表达美好爱情、家庭和睦等内容的传统越剧唱段,也有像《我把美酒献给你》等歌颂时代、歌颂美好生活的越剧现代戏。”

  新春戏曲专场主打全民狂欢,舞台对所有市民开放,戏迷们也可以现场报名,登台唱一段自己的“拿手好戏”,“在家门口想唱就能唱,还有那么多观众,真的很过瘾。”戏曲爱好者说。

  记者了解到,温岭是浙江第二批戏曲之乡,拥有17个戏曲协会,戏曲爱好者数量庞大。新春戏曲专场,不仅为大家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浓郁年味,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