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乐为孤独症儿童点亮“心灯”
用民乐为孤独症儿童点亮“心灯”以“关爱孤独症儿童”为主题,近千名观众在上海音乐厅享受了一场悦耳暖心的音乐盛宴。青年报记者常鑫摄
1月5日,由青年报·青春上海主办,上海民族乐团团总支、新华街道团工委、上海艺加益青少年发展中心承办、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全程冠名支持的“青春上海·一爱倾城音乐梦想之旅”正式开启。这是2018年青年公益音乐会上主办方对孩子们许下的承诺。
去年6月12日,青年报社·青春上海主办了2018青年公益音乐会,以“关爱孤独症儿童”为主题,近千名观众在上海音乐厅享受了一场悦耳暖心的音乐盛宴。在当晚的音乐会现场,主办方为小朋友们颁授了“2018音乐梦想之旅”邀请函,希望这些“星星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旅程。孩子们的期许,从不曾被遗忘。
不同于大型音乐会的观演关系,梦想之旅是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说近距离,一是因为空间距离近,这些来自彩虹笔公益机构的孩子和家长与青年演奏家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他们围前,清晰可见多款乐器的造型、演奏发声的方式;二是因为拉近了时间的距离,曲笛、梆笛、二胡、琵琶、笙、唢呐、鼓、编钟,这些现场的乐器均属于民族代表乐器,比如最早的笛子,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由雄鹰的翅膀制作而成;湖北博物馆收藏的曾侯乙编钟,铸造于战国初期,是最早的打击乐器,现在依然可以演奏;今日所见,即是将古今串联了起来。
在现场,青年演奏家们分别用笛子、二胡、琵琶、笙、唢呐、大鼓演奏了《姑苏行》《喜相逢》《空山鸟语》《》《彝族舞曲》《微山湖船歌》《百鸟朝凤》等曲目,孩子们领略了吹笙和笛子的独门秘籍——循环呼吸;惊喜于用蛇皮制作的二胡能模仿出草原上的,感受到彝族百姓欢唱时的气氛,还有凤凰过生日时百鸟庆贺的鸣叫。现场气氛活跃,孩子们在演奏时不时鼓掌,在提问时踊跃抢答,其中一位小朋友几乎回答出了全部的乐器名称,令人惊叹他的博学。
在演奏期间,许永聪和山嘉伟也被盛情邀请到舞台,他们学习了弹拨乐器,用小而美的尤克里里为大家弹唱《》,许永聪还为大家独奏了《欢乐颂》。这独奏如雨露滴荷塘,一个个清凉宁静的乐符,从指间划出。现场的观众情不自禁,连连称赞“太可爱了!”“真好听!”有位志愿者对记者激动地表示,“要做他们的粉丝”。活动当天,主办方收到了许永聪小朋友写的感谢日记。他用黑色的圆珠笔,在本子上非常工整地写道:“我为大家演奏《欢乐颂》,大家都夸我好棒啊!我很开心,妈妈也表扬了我。最后表演大鼓的哥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他敲鼓的中间,我们就拍手;他敲鼓的两边,我们就跺脚。我们跟着哥哥的节奏一起打拍子,好玩极了。谢谢上海民族乐团的哥哥姐姐,上海青年报、彩虹笔的老师,你们辛苦了,今天的艺术疗愈课很有趣。”
“我们从来不认为艺术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来源于民众,特别是民乐。打击乐器作为其中一种,不仅亲民,还更容易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通。”大鼓演奏者王音睿老师表示。他出身音乐世家,3岁时就开始学钢琴,后来学双簧管,相对于枯燥的练习,他更喜欢打击乐器带来的身心愉悦。“它有很多乐趣在里面,观众非常容易被带动起来。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更容易参与,也更容易用音乐去沟通情感。”在演奏之前,王音睿有些担心。他曾在儿童节音乐会设置过观众随鼓点一起打节拍的互动环节,小朋友配合的节拍有些凌乱。而面对孤独症小朋友,他更拿不准。于是他简化了一些节奏。可是没想到,“他们都是天才!”王音睿难掩自己的欣喜,“他们的配合甚至比一般儿童更好。”这一点让他“收获满满”。于是,王音睿把难度系数一路升级。“他们中很多仅仅是表达障碍,事实上他们非常聪敏,智商也许要超过常人,完全可以为国家、为世界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整场乐器的讲解人、青年演奏家丁龙向记者表示,“音乐会刚开始还有点担心,怕常规的演奏小朋友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在音乐会的进行中根据小朋友的反应随时调整思路,调动他们的参与度,整场音乐会下来效果超乎想象”。他们非常好奇,很期待活动带给他们有趣的知识和愉悦的感觉。每一件乐器,丁龙都希望带给孩子们有趣的历史,比如他介绍唢呐,“我们以前叫喇叭,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传到了中原,于是音译后就变成了唢呐。”他让演奏家一口气不断吹笛子,来介绍循环呼吸;弹琵琶,来感受声音越来越密的轮指弹法。“相对于交响乐器,民乐有着它独有的精彩。”丁龙介绍说,“民族乐器更利于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朝一代,每件乐器都有历史。孩子们可以从8000多年的笛子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状况,音乐产生的背景等等,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一直以来,民族乐团的青年演员发挥自己的所长做公益,他们进社区、进校园,到地铁音乐角、进医院。此次能让孤独症的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民乐,他觉得非常有意义。因为“音乐直接,不需要更多言语的描述。”这也是音乐家李斯特说的:“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
音乐疗愈心灵,家长的陪伴让孩子们获得最大的安全感。记者观察到,在听音乐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一直微笑着深情地注视着他的妈妈,他的妈妈刚开始还面露担忧的神色,在一阵阵的音乐声后,这种担忧缓解了很多,孩子安静地靠在妈妈的肩膀上,妈妈则挽着他的手。这样的担忧,出现在每一个有着“星星的孩子”的家庭。“感同身受”,其实是一个很虚情假意的词。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期许、他们的命运……外界很难感同身受,更不知道该如何给予他们有尊严的帮助。即便是关注特殊儿童领域近20年时间的张馨老师,她表示,“家长只有带孩子走出来,多接触社会,我们才能对孩子的生活提供帮助,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张馨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学部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也从2002年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研究民族乐器教学、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与干预,曾参与多项特殊儿童教育的科研项目,发表十余篇论文,出版众多学术著作。她认为,此次的公益音乐会是一次很好的接触,专业的表演艺术家也都在关注特殊儿童了,这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每一个个体都不同,事实证明有音乐的环境对孩子情绪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山嘉伟的父亲也明显感受到了音乐带给孩子和家庭的快乐,他看着孩子在台上弹奏《》十分欣慰。他告诉记者,从小孩子就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他经常对着收音机、电脑还有电视广告,模仿里面的音乐,现在有很多的组织、家园,让他学习到了乐器,接触到了很多的小朋友星空体育官方网站,通过音乐也的确改变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只是作为父亲,他有些内疚,因为发现并帮助孩子的音乐梦想有些晚,明年他就27岁了,接下去的音乐之路还很漫长。
这也是张馨老师所担忧的,有不少家长向她寻求帮助,“钢琴已经学到6级了,接下去该怎么办呢?”她希望社会可以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艺术上的资源、平台,让他们尽早地接触,也能给与他们平台,让他们在情绪发展、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更加融洽。而民族乐器,就是身边的乐器。“这些活动都需要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孩子们也才敢于大胆地感受生活,从而感受到社会的关注。”比如现在很多小朋友在学习葫芦丝,这也是一件民族乐器,它来源于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长如果能带孩子去云南,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这种情绪的改变也是最直接的。还有很多大学的艺术团、社区的活动中心,其实有很多资源可以分享给孩子们。